最新資訊

2017.Oct 26
女人心,談女性心臟疾病的特色

康宏銘 醫師
 
      長期以來,心臟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,一直被認為主要是男性的疾病。在多數人印象中,典型的心臟病就是突然的胸痛、喘不過氣,急性心肌梗塞送醫後仍然不治或幸運地有機會打通血管逃過死劫,而主角通常都是男性。然而根據美國官方的統計資料,自從1980年代開始,每年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,女性一直都是高過男性,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。就相同冠狀動脈阻塞程度的患者而言,女性的死亡率也是明顯高於男性。也就是說,心臟病真的是男性的疾病嗎?
 
      1991年,美國心臟科醫師Dr.Healy觀察到這個現象,並以楊朵症候群(Yentl syndrome)來命名。楊朵是芭芭拉史翠珊在1984年主演的電影,她出生於1870年代的波蘭農村,父親是當地唯一的老師,雖然她從小渴望知識的追求,但當時的女性並沒有受教育的權利。父親急病去世後,楊朵女扮男妝到城裡的學校讀書,並發展出西方版的梁山伯與祝英台。不同的是最後楊朵選擇拋棄男尊女卑下的愛情,前往新大陸開展新的人生。Dr.Healy後來成為美國國家衛生院的首位女性院長,她主導了女性健康計畫(WHI),探討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得失利弊,骨質疏鬆症的防治,也包括了女性的心臟疾病研究。
 
      楊朵症候群要說的是,如果一個女性沒有表現出男性型態的心臟病,那就很容易被醫護人員忽略,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。就冠狀動脈疾病而言,男性傾向在特定部位形成動脈硬化斑塊,並逐漸增厚造成明顯的狹窄,做心導管攝影可以清楚的看到狹窄的部位,再進一步以支架打通血管。然而許多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並不會出現特定阻塞的部位,而是從末梢開始出現微循環不良,進一步再從小的分枝逐漸地影響到大的血管,等到出現典型的男性型態冠狀動脈疾病,其心肌灌流的功能,比起相同冠狀動脈阻塞程度的男性患者,已經更為嚴重,因此預後也就更差了。
 
      也由於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型態與男性不同,因此表現出來的症狀也可能很不一樣。將近一半的女性患者沒有典型的心絞痛,而是以容易累、容易喘、虛弱、甚至晚上睡不好等主訴來就診。這些非典型心絞痛,甚至無關心絞痛的症狀,都可能是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。因此美國心臟科學會也建議,50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有非典型的胸痛,都應該視為有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,需要進一步的評估。運動心電圖是一個很好的初步篩檢工具,依照檢查中有無出現胸痛、心電圖的變化、以及可以完成運動的時間長短,可以有效的找出可能的冠狀動脈疾病,並加以適當的治療。
 
      那麼為什麼男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會有如此不同呢? 很明顯地跟荷爾蒙有關。更年期之前的女性血管受到雌激素的保護,內膜調節功能較佳,因此比較不容易形成動脈硬化的斑塊。但是如果長期在高熱量、高油脂、反式脂肪、抽菸或是女性特有的自體免疫疾病的侵犯之下,動脈硬化仍然會出現,只是可能型態不同,會比較均勻地分布在整條血管。就像男性肥胖可能啤酒肚很明顯,女性則是胖全身一樣。
 
    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資料,根據民國105年的統計,每年因心臟疾病的死亡率,男性每十萬人有104.4人,女性則為72.7人,似乎男性仍然明顯大於女性。這可能與東方女性普遍體型比西方女性纖細有關。反過來說,如果比較肥胖、有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、或是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女性,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,甚至比男性還嚴重,這也是特別需要留意的族群。